重庆三峡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欢迎您!

DZFZ05-万州区钟鼓楼某崩塌现场调查分析案例

  • 时间:2025-07-17
  • 作者:
  • 点击:
  • 来源:


首页注释:本案例是万州区钟鼓楼某崩塌现场调查,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,记录采取的紧急措施,为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持。作者:强跃,男,汉,工学硕士,教授(三级)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,工作单位:重庆三峡学院。在此特别指出,本案例仅用于教学,在编制过程中参阅了前人成果,收集了部分单位一线资料,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,若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,QQ邮箱:652344220@qq.com

摘要: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响应领域,崩塌作为一种突发性强、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,其发生后的现场调查工作至关重要。崩塌现场调查的首页注释,作为整个调查报告的门户和概览,不仅承载着对灾害基本情况的初步描述,还为后续详细分析、评估损失、制定修复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关键词:崩塌,现场调查,紧急处理

引言:20218302220分左右,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桑树社区10组突发一起孤石崩塌灾情。此次崩塌导致该区域一户居民房屋(11)严重垮塌,家中5人不幸被埋。灾情发生后,万州区委、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,迅速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展开搜救工作,并划定涉险区域,紧急疏散撤离周边群众。

背景介绍:202183022:22左右,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桑树社区10组发生新生孤石崩塌突发灾情事件。崩塌处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桑树社区10组,地理坐标北纬30.8434°,东经108.4170°,该点不属于群测群防点。经专家及技术队伍现场调查复核,发生崩塌的孤石位于山脊部位,由砂岩球状风化形成。受近期连续强降雨导致基座泥岩软化严重,发生崩塌,方量约400m3,其中崩落到下方公路及外侧的孤石约200m3,其中约40m3球状孤石崩塌砸毁坡脚桑树社区10组一户房屋,并致5人死亡,损坏村道20m,为高位崩塌,冲击力强,破坏性大。

目前山脊处残留孤石(不稳定岩体)总方量约1000m3,主崩方向30°-90°,孤石崩塌处高程约414m,下方村道、居民房屋高程约335m,高差约79m,距离下方居民区平距约103m,孤石下方斜坡坡度30°-80°。根据部、市级专家组及驻守技术队伍现场复核重新划定危险区,直接威胁43140人。

1崩塌处全貌图

内容:

一、地质环境条件

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,崩塌处于山脊地形,高程约414m。总体地形坡度约30°,山脊左侧斜坡坡向30°-60°。山脊右侧斜坡坡向180°-220°,下方依次为陡坡-公路-散户居民-斜坡。

调查区位于万县向斜北西翼,岩层呈单斜产出,岩层倾向155°,岩层倾角为。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(Q4col+dl)块、碎石土,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(J2s)地层,岩性为灰白色砂岩、紫红色泥岩。

区内未见明显地表水分布,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。

二、孤石基本特征

崩塌处残留孤石及斜坡上散落显块状孤石约8(G02-G09),方量约320m3及零星散落孤石约80m3。存在较大失稳风险,应纳入应急处置。其中GS02GS03为垮塌处残留孤石,体积分别为60m340m3,基座为强风化泥岩,高程414mGS04GS05位于崩塌处下方斜坡,体积分别为80m320m3,下部基座为松散崩坡积土。GS06GS07GS08位于下方公路,目前已经排危清除完成,体积分别为20m320m340m3GS09为洞穿下方房屋的孤石,位于斜坡后边缘,呈球状,基座为碎石土,方量约40m³,距离下方居民高差约82m,平距约144m,坡度约28°

因孤石崩塌滚落,损毁树木形成坡面沟槽,斜坡堆积松散土体约720m3,在降雨条件下易失稳下滑。

此外,经现场调查及专家组复核,崩塌处山脊后部坡顶残留暂未变形孤石堆(G01)1000m3,可纳入后续处置。

2崩塌处残留孤石(纳入应急处置)

3斜坡中部残留孤石(纳入应急处置)

4坡脚崩落孤石(纳入应急处置)

5残留孤石堆(GS01)全貌

6坡顶残留孤石堆G01(纳入后续处置)

三、成因机制分析

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初步分析,孤石滚落的主要原因有:

(1)地质结构:孤石破碎裂隙发育,基座为强风化泥岩易软化,力学参数下降、承载力降低。

(2)地形地貌:孤石所处斜坡整体坡度较陡,为孤石滚落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,且孤石形态大致呈球形,滚落运动距离较长。

(3)降雨因素:连续强降雨导致孤石裂隙水压力剧增,泥岩基座不断软化,强度降低,触发孤石崩塌。

四、孤石稳定性及发展趋势

从目前调查分析,垮塌处残留孤石G02GS03,斜坡散落的GS04GS05处于欠稳定状态;GS06GS07GS08位于下方公路,目前已经排危清除完成,处于稳定状态;GS09为洞穿下方房屋的孤石,位于斜坡后边缘,处于欠稳定状态,存在继续崩塌的风险。

孤石堆GS01,其整体裂隙发育,基座为泥岩,局部岩腔发育,本次崩塌未出现加剧变形,整体处于基本稳定阶段,随着基座软化,或者降雨冲刷基座,可能出现失稳崩塌的风险。

五、应急处置措施建议

灾情发生后,万州区委、区政府及应急、消防、规资、住建、卫健、公安、民政等有关部门和驻守单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。已采取措施如下:

1、现场划定危险区,设立警戒线,并对危险区范围43140人进行临时避险撤离;

2、部、市级专家组及驻守专业技术队伍对灾害现场进行调查复核;

3、公安部门对崩塌下方公路断道管制;

4、落实专人对崩塌部位及周边进行观察值守,协助开展抢险救援工作。

5、截止8311230分,搜救工作结束,搜救出5名遇难群众。

六、下步工作建议

1、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,在险情解除前,严禁危险区居民返回居住。

2、编制应急排危方案,对山脊上不稳定岩体、斜坡上残留孤石、松散土体及已崩塌孤石进行清除排危;

3、对相邻的小岩口~石鼓梁危岩带治理工程治理效果进行复核评价。

4、加快推进附近桃子坪危岩带工程治理项目。


万州区钟鼓楼某崩塌现场调查分析案例

教学指导手册

教学目的与用途:

1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

通过万州区钟鼓楼崩塌现场的实地调查,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。地质构造、土壤力学、岩土工程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实地考察中得以生动展现,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地质现象和工程问题。

2、增强安全意识

崩塌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,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。现场调查让学生直面灾害现场,深刻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。通过分析崩塌发生的原因、过程及后果,学生将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感。

3、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

崩塌现场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,对崩塌的成因、规模、影响范围等进行深入分析。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、分析力和判断力,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。学生将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收集信息、整理数据、提出假设并验证结论,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教学内容:

1、地形地貌分析:通过无人机航拍、GPS定位等手段,了解崩塌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,包括坡度、坡向、岩层产状等。

2、崩塌体特征观察:记录崩塌体的规模、形态、物质组成及崩塌面特征,分析崩塌成因。

3、周边环境影响评估:评估崩塌对周边建筑物、交通线路及居民生活的影响,为后续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。

启发思考题:

1、什么样的岩土容易引发崩塌?

2、事故紧急处理有哪些原则?

建议课堂计划:

时间安排:根据教学需要,整个案例课的课堂时间控制在6学时,以便比较充分地了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,以下是根据课程时间进度安排的课堂学习计划。

课前计划:发放案例材料,提出课后思考题,请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和初步思考。

课中计划:课堂前言,明确该案例主题(20分钟);案例讲述,案例总体介绍,引导学生分析和认真学习该案例的理论知识点,并提出思考题(120分钟);分组讨论(20分钟);小组发言(20分钟一个小组,4);案例总结:包括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,以及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(30分钟)

课后计划: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,使学生掌握案例相关知识,然后布置相关作业,以论文或者报告形式写出案例分析,并对难点和易错点可以进一步研究。

参考文献:

[1]刘志强.崩塌危岩体形成机制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[J].江西建材,2023,(02)144-145+148.

[2]孙明付.崩塌(危岩体)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防治措施研究[J].有色金属设计,2020,47(03)98-100.

[3]任先涛.浅析崩塌和滑坡的关系及常见的工程防治措施类比[J].中国资源综合利用,2020,38(06)149-152.


上一条:DZFZ06-万州区柱山乡某小型岩石崩塌现场调查分析案例 下一条:DZFZ04-降雨作用下岩质滑坡稳定性判定分析案例

关闭

联系电话:

023-58102281

版权信息:

地址: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

版权所有·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

Copyright © tmgc@sanxia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